详情

书香名家汇 | 余秋雨: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摆脱平庸

余秋雨

1946年8月23日-

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桥头镇(今属浙江省慈溪市),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,是中国著名文化史学者、散文家、艺术理论家。

著有《文化苦旅》《行者无疆》《千年一叹》《中国文脉》等作品,所写书籍长期位居全球华文书排行榜前列,《都江堰》《莫高窟》等文章入选中学语文课本。

余秋雨的散文文采飞扬、充满诗意,字里行间能窥见其丰厚的文化底蕴。

他常常通过旁征博引以及典雅敦厚的语言来描写景物,使人犹如身临其境,跟随历史的车辙,感受千年变迁。

他是行路山河的灵魂流浪者,用脚步丈量大地,用文字还原历史,背上行囊,开启了一场对文化的朝圣,在行走中真正做到了“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”。

1

文化在生命中扎根

1946年,余秋雨出生在浙江余姚一个普通小县城中,乡村生活简单而纯粹,虽然清贫却也自在快乐。

4岁时,他进入了乡村小学读书,在这方小小的学园里,他打开了阅读瑰丽的大门。

一间小小的图书馆,藏书仅有几十本,然而幼时的余秋雨却读了又读、手不释卷。

11岁时,余秋雨远赴上海求学。那时的他更是醉心阅读,常常在晚饭后步行一个多小时到上海青年宫图书馆阅读书籍。

少年时对于阅读的痴迷,为余秋雨今后的文化之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
1966年他顺利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毕业,主要研究西方文化。

1975年,正值青年的余秋雨不幸患上肝炎回乡下养病,机缘巧合下,他躲避乱世,在僻静的图书室中正式开启了与中国文学、中国文化的不解之缘。

凭借这次偶来的学习机遇,余秋雨埋首书卷中,彻底沉醉在深厚博大的中国历史文化长河里,文化也在他的生命中扎了根。

2

远行千里

只为追寻文化的根基

提到余秋雨,不得不提他的名作《文化苦旅》。

这本著作突破了散文创作的局限,开创了“历史大散文”的一代文风。

躬耕于经史典籍若干年后,余秋雨于1991年辞掉一身职务,他披着一件旧棉袄,从西北高原开始,孤身一人跋涉荒原,考察中国文化的重要遗址。

他实地穿行四万公里,走遍漫漫沙漠,聆听历史的驼铃。他将所见、所闻、所感倾注在每一篇散文作品,用娟秀的文字记录古老的城市遗址、刻画独特的人文风情、描绘壮丽的历史画卷。

1992年,《文化苦旅》成功出版。

余秋雨凭借着历史文化散文跻身文坛,这本潜心写就的《文化苦旅》也以文采飞扬、知识丰厚、见解独到而备受读者喜爱,成为许多人的人文启蒙书。

3

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摆脱平庸

“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摆脱平庸”,这是余秋雨在1997年台湾高雄中山大学的一场演讲中,结合亲身经历总结出的箴言。

从山野小子到孤身求学,从为梦出走到享誉中外,余秋雨的坎坷人生路中始终有书香为伴。

阅读书籍,为他打开了一扇求知的窗,他如饥似渴地探索着,好奇于外部世界的精彩、人类历史的厚重、终极道义的神圣和生命涵义的丰富。

这些从浩瀚书海中领悟出的智慧,成为余秋雨摆脱平庸的无穷力量。

“生命的质量需要锻铸,阅读是锻铸的重要一环。”关于阅读,余秋雨鼓励青年人尽早把阅读当作人生大事,可以先阅读名著,积累丰富的人文素养,同时还要广泛涉猎,开拓自己的眼界。

如今,已经77岁的余秋雨依然保留着对阅读最纯粹真挚的热爱。

“只有书籍,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,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,能把无数的智能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。”

阅读推荐

《文化苦旅》

长江文艺出版社

内容简介:

文化导师余秋雨开山之作;

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作品;

值得全家人一读再读的经典之作;

大师写给当代读者的人文精神启蒙书。

《行者无疆》

华艺出版社

内容简介:

《行者无疆》分南欧、中欧、西欧、北欧4卷,以文化的眼光,和极富张力和自由的笔触,对欧洲文明作出了史诗般的深度解读。此次中国国家地理图文版的出版,加入大量《中国国家地理》的相关精美彩色图片,是一次从文字到视觉的饕餮盛宴。以文字追述文明消逝的沧桑,用镜头记录历史遗落的明艳。

《何谓文化》

长江文艺出版社

内容简介:

本书是余秋雨教授继《文化苦旅》之后,又一部重量级作品,用饱含深情的文字,回忆了七位文化巨匠的七篇文章,讲述了文化的概念和意义,让读者感悟中华文化的魅力与特色。

《观众心理学》

上海教育出版社

内容简介:

本书是余秋雨学术著作代表作之一,从观众心理入手,系统地研究戏剧家如何了解观众、适应观众、征服观众、提高观众等问题,列举了古今中外艺术家的大量实践,证明了观众心理学作为学科所传达的审美心理范畴。

阅读方法:阅读以上书目,请登录“广阳区公共图书馆”微信公众号,依次点击“电子资源”—“书香广阳”,在跳转后的页面右上角搜索书名即可阅读。首次登录点击“试看”,输入手机号和验证码后可全文阅读。